学院简介
bat365登陆入口简介

bat365登陆入口的前身溯源于陕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1944年建立)史地系。1954年学校定名为西安师范学院,历史系始独立建制。1960年西安师范学院与陕西师范学院合并,成立bat365登陆入口,历史系保留原有建制。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历史系分设独立建制的历史地理研究所、唐史研究所和古籍整理研究所。2000年学校进行机构改革和院系体制调整,历史系、唐史研究所和古籍整理研究所合并,组建bat365登陆入口。bat365登陆入口坐拥地处千古名都、周秦汉唐统治中心的西安的独特地域优势,在“自由、自信、自尊、自强”理念引领下,80年来锐意进取,不断创新,取得了国内外瞩目的学术成就,涌现出以史念海、陈高傭、胡锡年、斯维至、朱本源、何兆武、黄永年、牛致功、赵吉惠、孙达人、赵世超、杨存堂等为代表的一批成就斐然的专家学者,培养出了一大批在学界和基础教育界颇具影响的人才,是学界公认的史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的重镇,曾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学院拥有中国史、世界史和考古学三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设有中国史和世界史两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建有历史学和文物与博物馆学两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中国古代史和历史地理学(设在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为国家重点学科,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历史地理学、专门史、文物与博物馆学、古典文献学、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等方向为陕西省重点学科。历史学科拥有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1个国家民委“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1个国家文物局文博人才培训示范基地,2个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以及其他11个校内研究中心(所)。主办10种学术刊物,其中《中国历史地理论丛》是CSSCI期刊,《唐史论丛》《西北民族论丛》是CSSCI来源集刊,其它特色史学集刊7种(《长安学研究》《丝绸之路研究集刊》《中国古都研究》《中国西部研究》《中国与域外》《土耳其研究》《医学与文明》)。国家一级专业学会——中国唐史学会秘书处、中国古都学会秘书处常设我校。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具有专业教师队伍结构合理、梯队完整、学历层次高、学缘关系多样化等优势与特色。现有专业教师86人,其中教授39人、副教授38人,合计占全体专业教师的90%。拥有“万人计划”领军人才3人、教学名师2人、青年拔尖人才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入选者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历史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历史专业委员会委员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5人,宝钢优秀教师奖获得者3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6人。入选陕西省各类人才计划9人次,1个团队入选陕西高校青年创新团队。

近5年来,学院专业教师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其中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世界历史》《近代史研究》等权威期刊发表论文170余篇,在国内外出版学术专著、译著、编著等150余部。承担省部级以上纵向科研项目70余项,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3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中国历史研究院重大历史问题研究专项重大招标项目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项,冷门绝学研究专项学者个人项目3项,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西部项目、青年项目、后期资助项目、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累计40余项,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1项,横向课题累计入账经费600余万元。荣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普及读物奖1项;荣获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优秀学术成果奖三等奖1项、优秀学术成果奖提名奖1项,获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2项。服务国家战略需求,20余篇报告被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国家民委、外交部、中央统战部、教育部办公厅等采用。

建有《敦煌石窟历史实践教学虚拟仿真实验》《中国古代史》两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中国古代史(网络教育)》《隋唐人的社会生活——由小见大的历史》《中学历史教学设计》《灿烂的唐代文化》为国家级精品在线课程,《世界现当代史》为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世界上古史》《唐代帝陵历史实践教学虚拟仿真实验》为陕西省一流课程,《世界中古史》《中国古代史》《历史文献学》《中国医疗社会史》为陕西省精品课程,《史学概论》《古文献学》《世界现代史》《文物学概论》为校级精品课程。

80年来,历史学人秉持教育报国初心,弘扬“西部红烛精神”,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近万名各层次优秀人才,历届毕业生中多人已成为学界翘楚和基础教育的中坚。目前在校本科生1300余人,全日制博士、硕士研究生650余人。学院设历史系、世界史系和文博系三个系,招收历史学(包括公费师范生、国家优师专项计划师范生、普通师范生及人文科学实验班学生)、古典文献学、文物与博物馆学、世界史四个专业类别的本科生。在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三个一级学科招收学术型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并招收学科教学(历史)、文物和博物馆三个方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学院资料室和博物馆独具特色,现有各类纸质文献10万余册,期刊200余种,有30余种历史学类大型数据库供学生免费使用;历史文化博物馆藏品丰富,可供学生参观学习;学院建有“数字史学网”(his.snnu.edu.cn)、“风追司马”微信公众号供师生学习、交流讨论;每年暑期举办“西部大讲堂•历史学论坛”和国际暑期学校研习班,为青年学者和学生提供聆听名家讲座、开展学术交流的平台。学院长期聘有外籍教师,与英国、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的高校建有深度的合作关系,每年还举办多场次国际学术会议,与德国、美国等国家的高校合作开设在线课程,国际化水平较高。为彰显历史教育特色,学院建有历史教育研究中心,与陕西省西安中学、甘肃省环县一中等国内几十所中学建有实习、见习和研习基地,遍布祖国大江南北,聘任中学一线特(高)级教师担任实践指导教师,形成了专业学习、校内校外见习实习联动、专业教师和中学实践教师协同的师范生培养体系。举办“寻觅散落的革命瑰宝——陕西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展”,通过展览,把学术研究和实践育人相融合,引导师生追寻红色足迹,传承和弘扬革命文物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为强化历史学大类人才培养,学院建立了学业导师、班主任和辅导员三位一体的育人体系,形成了以西安-天水-嘉峪关-敦煌为线路的丝路考察,以秦始皇兵马俑-汉阳陵-乾陵等为主的古代陵寝考察,以半坡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宝鸡青铜器博物馆为主的博物馆考察,以黄帝陵等为主的中华文明探源考察,以延安-西安为主线的红色革命文化考察等系列品牌实践考察路线,构建了以国际知名大学访学,国内高水平大学交换等为特色的联合培养体制和第二学位修学机制。除了学校的奖助学金外,学院还自设了卢兴轩助学金、隋唐史研究传承奖学金、子昊、加胜助学金、占任远助学金等,在激励学生勤奋学习的同时,保证有困难的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

八秩春秋,辉煌历程在目;史林论说,新老传承不辍。站在新的历史起点,bat365登陆入口将接续奋斗、砥砺前行,积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引领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形成“人才引领团队,团队成就学科;学科催生学派,学派生成文化”的良好局面,为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做出历史学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