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下午3时,2024年“西部大讲堂·历史学论坛”第八讲在bat365登陆入口长安校区文汇楼C段211报告厅举行。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辛德勇作了题为“中国远古时期的帝与天”的讲座。bat365登陆入口副院长冯立君,学院王成军教授、徐赐成教授、宋永成教授、李宗俊教授、朱君孝教授、胡耀飞副教授、葛洲子副教授、吴小龙老师,文学院李胜振老师等与西部大讲堂学员及校内研究生、本科生合计20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讲座由bat365登陆入口拜根兴教授主持。
讲座伊始,辛德勇教授回忆了自己在bat365登陆入口跟随史念海、黄永年两位先生求学的历程,又结合自身的治学经历,鼓励同学们在学术的道路上积极探索。随后,辛德勇教授从甲骨文的“帝”字开始谈起。他首先回顾了以往对“帝”的几种解释,并一一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辛德勇教授认为,此字的涵义就是代表着天极。并且,辛德勇教授使用河南濮阳西水坡遗址的“四灵石斧”遗迹、河南巩义双槐树遗址所谓“九星”遗迹、商代“虎食人”卣、子弹库帛书《天文图》、三门峡虢国墓地出土四神铜镜等相关文物,分析了其中所体现的古代天文历法知识以及天极的化身——猪。
其次,辛德勇教授重点阐述了“天”字的初形和它的语义。他表示,周人的“天”取代了商人的“帝”,其内涵和功能也更为复杂。他通过《说文解字》《史记·天官书》中对“天”的记载以及青台遗址的“北斗七星和祭天圜丘”遗迹进行了论述,认为“天”就是“太一”,也就等于天极。
最后,辛德勇教授着重讲述了自古以来的天帝信仰和东西南北共同的天帝信仰,并运用大量的出土文物资料来进行证明。他指出,猪的图案在各大史前遗址中均有发现。如凌家滩玉猪、红山文化玉猪龙、良渚文化玉琮上的所谓神徽,乃至二里头文化的镶嵌绿松石铜牌饰、商周时代青铜器上的所谓“饕餮纹”、三星堆青铜大立人冠帽上的纹饰,都是野猪纹样的变体,均是帝徽的象征,代表了古代先民的天帝信仰。
讲座结束后,辛德勇教授与在场与会学生进行深入交流,并对提出的关于“我们应该如何科学审慎看待在学术上广为争议但在文化层面上广为人知的历史研究的范畴”“为什么古人把猪当作是天极的化身”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
拜根兴教授对讲座进行了总结。他对辛德勇教授的精彩报告表示诚挚的感谢,并总结了辛德勇教授讲座中的主要内容,指出讲座具有以小见大,考证绵密,引人入胜的特点,认为我们应该学习这种以小见大的方法以及善于在研究中运用考古报告资料,这对于学术研究有极大的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