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 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我院成功举办“日记、游记中的西安、西北与近世中国”学术论坛

发布时间:2024-07-02点击量:

6月29日,为迎接我校八秩华诞,由bat365登陆入口主办,学校学报期刊社协办,国际长安学研究院承办的“日记、游记中的西安、西北与近世中国”学术论坛在文汇楼A区111报告厅召开。研究生院和bat365登陆入口院长李秉忠出席并致辞,国际长安学研究院执行副院长侯亚伟主持会议。

研讨中,华东师范大学谢俊美、浙江大学陈红民、中国社会科学院李学通、我校张华腾以及兰州大学杨红伟等五位专家先后作主题发言。谢俊美认为,翁同龢咸丰八年(1858年的秦游日记,对古都西安壮美风光、历史文化的记述,反映了他旅陕时的心境。陈红民通过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与西安相关的人物、事件的梳理,呈现了国民政府对西安的认识与态度转变。李学通剖析了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杨钟健所见西北自然与社会,呈现出一个知识分子忧国忧乡的心怀。张华腾透过《泰晤士报》记者莫理循所留下的极具现场感的史料和图片,以独特视角还原了民国西北的面貌。杨红伟、胡静通过对中国影像人类学先驱庄学本西北游记的分析,展现出一个小人物观察、认识西北并将情感融入地方历史文化景观中的过程

主旨发言之后,来自国内20余所高校、科研机构40余位学者围绕“近人日记、游记中的西安”“近人日记、游记中的西北”以及“近人日记、游记中的中国”等专题,从多角度、多学科出发,展开了热烈的分组讨论。侯亚伟通过对潘祖荫、翁同龢秦游日记的比较研究,指出个人遭际、传统文化,以及在晚清时期处于强势地位的官场文化、科举文化,对两人日记书写的影响,并分析了两人日记的互相影响。僧海霞描摹了英国外交官夫人对喀什声音的感知,既有春水、蛙鸣等使人宁静的自然之声,勾勒出城市的边界,又有人们生产生活娱乐所构成的人文之声,记录着城市的底蕴,还有电报、广播等电声,意味着喀什正在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过程中。周天爽通过分析方濬师的丁忧居家生活,勾勒出一位有情有义、极具家族荣誉感、心思缜密、好面子、出手阔绰的晚清官员形象,在引导人们认识晚清社会生活的同时,不失生动有趣。郭武轲分析了20世纪50年代底层知识青年姒元镐奔赴西安工作、休闲娱乐、疾病治疗的经历与感受,在时代巨轮下,个人的日常工作与生活,往往容易引发人们的共鸣。

与会学者普遍认为,当代历史研究中的枯燥的史料梳理与精深考证习惯,已经拉开了社会大众与专业的历史论著之间的距离,以至于社会大众很难对其产生兴趣,也使历史研究成为象牙塔中的学问。如何推动社会大众加强了解、感知历史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对历史文化的理解水平,已经成为一个亟待关注的问题。在浩如烟海的史料中,日记、游记作为极具个性化的历史记录,具有天然的“故事集”的特征。相较于档案、文书等史料,阅读日记、游记,能与其主人在精神、心灵等层面开展更直接的对话,从而有助于提升社会大众对历史的兴趣。

此次研讨会对日记、游记学术价值及其理论方法开展了跨学科、多角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报》《团结报》《西安晚报》等媒体予以关注和报道。会议的成功召开将对深化西安、西北区域史和中国近代史研究,提升国际长安学的研究水平,以及助推我校历史学一流学科建设,产生积极的影响。

附:媒体报道

1.日记、游记研究拓展文史学界新视野_中国社会科学报 2024.7.5

2.近现代日记、游记研究拓展文史学界新视野-中国社会科学网

3.“日记、游记中的西安、西北与近世中国”学术论坛在西安召开_团结网

4.“日记、游记中的西安、西北与近世中国”学术论坛在西安举办_西安发布

 

 

供稿:国际长安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