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王 晖
学位:博士(博士生导师)
出生年月:1953年5月
研究方向:先秦史、古文字学
毕业学校:北京师范大学
电子信箱:wanghui.55@163.com
一、基本情况
王晖,男,生于1953年5月,文学学士,史学博士。bat365登陆入口文科资深教授,bat365登陆入口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学科“中国古代史”专业学术带头人,历史系主任,bat365登陆入口中国史专业学术带头人,bat365登陆入口中华古文明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先秦史学会bat365登陆入口金文研究中心主任。于2004年享受国务院颁发的特殊津贴,曾获获中国宝钢基金会颁发的“宝钢教育奖”;为陕西省学位委员会第三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暨专家委员会委员,日本长崎大学客座研究员;中国先秦史学会副理事长、国际考古学暨历史语言学会学术会长。
主要从事先秦史、古文字学等方面的研究。出版专著5部:《商周文化比较研究》(人民出版社,2000年5月)、《古文字与商周史新证》(中华书局,2003年)、《先秦秦汉史史料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12月)、《古史传说时代新探》(科学出版社,2009年) 《中国早期文字与文化研究》,(科学出版社,2017年)。曾在《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考古学报》、《民族研究》、《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文史哲》、《史学史研究》、《文史》、(台)《大陆杂志》、《中华文史论丛》、《学术月刊》、《社会科学战线》、《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史学月刊》、《学术研究》、《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古汉语研究》、《人文杂志》、《齐鲁学刊》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70余篇。并多为人大复印资料《先秦、秦汉史》、《历史学》、《宗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等转载20多篇,为《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等报刊摘转40多篇。
学术成就与研究特色:把古文字资料与古文献资料的研究充分结合起来,把出土的商周甲骨金文资料与商周文化比较研究、先周史和西周史的研究充分结合起来,充分运用古文献与古文字资料互证的方法,并十分重视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成果,在周原甲骨属性研究、商周文化比较研究、夏商周古城研究等方面成果卓著,许多为原创性的研究,在学术界反响较大。其研究内容可分为三个方面:(1)商周文化比较和商周历史方面的研究。如人民出版社2000年出版的《商周文化比较研究》、《历史研究》1998年第3期发表的《周原甲骨属性与商周之际祭礼的变化》、《中国史研究》1996年第1期发表的《季历选立之谜与贵族等级名号嗣承制》等。(2)中国古代文明和古史传说时代方面的研究。如《考古学报》2007年第1期发表的《出土文字资料与五帝新证》,《民族研究》2005年第2期发表的《试论舜从妻居形态与虞、妫两族财产争夺案》等。(3)古文字与史学考证方面的研究。如(台)《大陆杂志》第103卷第1期发表的《周原甲文“汝公用聘”与鲁公初封地新证》,《历史研究》2002年第2期发表的《盘古考源》等。
已经完成的科研项目有:首席专家申报2012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关中地区出土西周金文资料整理与研究”,批号12&ZD138。已经完成作为首席专家申报的2005年度中国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早期文字与文化研究”。主持并完成的国家级和教育部项目有:“古史传说时代新探”获2002年中国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金支助,“帝乙帝辛卜辞断代与周原甲骨刻辞比较研究”获1998年中国教育部九五人文社科规划项目资金资助,“中国远古时代研究”获2001年中国教育部十五人文社科规划项目基金资助。
获奖情况:《商周文化比较研究》2003年获陕西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商周文化比较研究》2004年获陕西省政府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古文字与商周史新证》2004年获得陕西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古文字与商周史新证》2007年获陕西省政府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古史传说时代新探》2011年6月获得陕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古史传说时代新探》2012年1月年获得陕西省人民政府第十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古史传说时代新探》2012年11月获得教育部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周原甲骨属性与商周之际祭礼的变化》(原刊《历史研究》1998年第3期)获2001年陕西省人民政府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998年11月获宝钢基金会颁发的“宝钢学生奖”;1996年“古代物候、天文气象资料与古史研究”系列论文获陕西省教委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王晖教授主持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古史传说时代新探”,经审定被评定为等级优秀。
二、主要论著
1.《商周文化比较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5月。
2.《古文字与商周史新证》,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12月
3.《先秦秦汉史史料学》(第一作者),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12月。
4.《古史传说时代新探》,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年11月。
5.《古文字与中国早期文化论集》,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年3月。
三、主要论文
1.《试论“在”字的两种罕见用法》,《古汉语研究》1989第2期。
2.《殷历岁首新论》,《陕西师大学报》1994年 第2期。为人大复印资料《先秦、秦汉史》1994年第8期转载;又为《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1994年第5期全文转载;又为《中国天文学文摘》1995年9卷2期转载;又为王宇信、杨升南主编《甲骨学一百年》(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9月)第682-685页引用并肯定;又为陈美东《中国科学技术史•天文学卷》(科学出版社2003年)第24-25页引用。
3.《季立选立之谜与贵族等级名号传嗣考》,《中国史研究》1996年第1期。 为复印报刊资料《先秦、秦汉史》1996年第4期全文转载。
4.《商周文化比较研究论纲》,《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6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先秦、秦汉史》1998年第2期全文转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1998年第2期文摘。
5.《春秋战国时期生物资源保护法初探》,《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8年第2期。
6.《春秋战国时期历史经验总结的思潮与史书》,《史学史研究》1998年第4期。
7.《周武王东都选址考辨》,《中国史研究》1998年第1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先秦、秦汉史》1998年第6期全文转载。
8.《周原甲骨属性与商周之际祭礼的变化》,《历史研究》1998年第3期。
9.《论周代天神性质与山岳崇拜》,《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1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0年第1期摘转第158页;《中华读书报》1999年3月24日9版“最新学术观点摘录”。
10.《论周代王权与中央集权化的统治形式》 ,《学术月刊》2000年第9期。
11.《周代殷周二礼并用论》,《文史》2000年第2辑。
12.《周初改制考》,《中国史研究》2000年第2期。为《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0年第5期全文转载。
13.《西周春秋吴都迁徙考》,《历史研究》2000年第5期。
14.《周原甲骨“汝公用聘”与鲁国初封地新证》,【台】《大陆杂志》2001年第1期。
15.《盘古考源》,《历史研究》2002年第2期。《光明日报》2002年4月30日第3版理论周刊摘转;(京)《文摘报》2002年5月5日第6版摘转。
16.《商末黄河中游气候环境的变化与社会变迁》,《史学月刊》2002年第1期。
17.《论文王平虞芮之讼与商周战略形势之遽变》,《社会科学战线》2003年第1期。
18.《殷商十干氏研究》,《中国史研究》2003年第3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先秦、秦汉史》2003年第6期第31至46页全文转载。
19.《西周蛮夷“要服”新证》,《民族研究》2003年第1期。
20.《商纣俎醢侯伯新证》,《史学月刊》2004年第2期。
21. 《出土文字资料与古代神话原型新探》(第一作者),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中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5年第5期全文转载。
22.《试论舜从妻居形态与虞、妫两族财产争夺案》,《民族研究》2005年第2期。
23.《从﹤孔子诗论﹥所言〈关雎〉主旨看儒家的礼教思想》,《中国哲学史》2005年第4期。
24.《柏梁台诗真伪考辨》,《文学遗产》2006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6年第10期全文转载。
25.《出土文字资料与五帝新证》,《考古学报》2007年第1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7年第3期第106-108页全文转载。
26.《殷末周初以史为鉴意识与思想维新运动》,《史学史研究》2008年第2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先秦、秦汉史》2008年第5期全文转载。
27.《古文字中“”字与麒麟原型考》,《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
28.《甲骨文所见前汉字时代“文字画”的遗迹》,《中国史研究》2011年第2期。
29.《智、圣之辨与早期儒家的认知观》,《中国哲学史》2012年第1期,2012年2月25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2012年第6期全文转载,第44-50页。
30.《从甲骨金文与考古资料的比较看汉字起源时代——并论良渚文化组词类陶文与汉字的起源》,《考古学报》2013年第3期,第283-296页,21000字,2013年7月。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先秦、秦汉史》2013年第6期全文转载(第3-12页)。
31.《论西周金文记时语词及大事系“年”的史学意义》,《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5年第1期,2015年1月25日,第122-132页。
32.《古“凿齿民”写照:史前獠牙人头像玉雕属性考——并释史前东南方拔牙习俗与古“凿齿民”形象之矛盾》,《文史哲》2015年第4期,2015年7月5日,第52-64页。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先秦、秦汉史》2015年第6期全文转载,第3-13页。
33.《庠序:商周武学堂考辨——简论西周小学、大学所学内容之别》,《中国史研究》2015年第3期,2015年8月20日,第5-28页。
34.《周代宗法组织结构新探》,第一作者,《学术月刊》2015年第10期,2015年10月20日,第147-155页。为《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5年第6期第103-104页摘转。
35.《西周春秋“還(县)”性质研究——从“县”的本义说到一种久被误解的政区组织》,《史学集刊》2017年第1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先秦、秦汉史》2017年第3期转载。
36.《从金文册命赐旂礼看西周爵位制》,《中国史研究》2019年第3期。
37.《清华简<厚父>属性及时代背景新认识——从“之匿王乃渴失其命”的断句释读说起》,《史学集刊》2019年第4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先秦、秦汉史》2019年第5期全文转载。
38.《西周春秋诸侯宗庙制度研究》,《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9年第6期。位《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20年第1期文摘。
39.《<五帝本纪>得与失:论司马迁的上古史观》,《史学史研究》2020年第2期。